在三分厂制盒相册车间里,滕红英永远是最忙碌的那一个:不管是碎料处理,工作台整理,还是卫生打扫,抑或是产品质量检查,机器调试保养,她都能做,也都能做好。每一天,她总是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作为制盒组组长的她,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而她也早已被人贴上了兢兢业业和勤勤恳恳的标签。
滕红英老家贵州,在QY球友会工作已经有14年了。别看她个子不高,却是个性格耿直,做起果敢的“铁娘子”,在刚刚结束的“QY球友会之星”评选活动中,她以高票当选为明星班组长。
管理如铁,班组成员效率高
“铁娘子”管起人来很有一套,“不管多懒的人,到了她手上,都能变成服从指挥、卖力工作的人。”车间主任涂曲坤说,制盒组20个员工,一个个都在滕红英的手下成了“高产明星”。
到底是什么管理方法有这样的魔力?滕红英说,其实就是“大棒”加“胡萝卜”。“把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再对组员们严格管理,有错必纠,及时教育;同时私底下跟大家拉近关系,在微信群里跟大家多互动交流。”跟她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尹丽华说,在她印象中,工作状态下的滕红英和私底下的她完全是两个人。“工作中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严肃的表情,私底下的她却是另外一个人,不仅跟大家有说有笑,还会时不时地在微信群里发些有趣的段子。”尹丽华说。
滕红英的这一套也的确很有效,到了生产旺季,需要经常加班的时候,她不仅能带头出力,还很会调动整个班组的积极性。
曾经有个大单子,要求滕红英的小组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27万个产品的量。“当时,我们一天最多也只能做4000个,那段时间还刚好赶上了五一小长假,有几个员工还回老家了。”尹丽华说。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滕红英先是通过合理的人员分配,确保了生产线的最高效率,紧接着,她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个简短的会议,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很辛苦,可能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会减少,但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承担。”一番简单的话,马上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组员们个个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哪怕到了下班时间后大家也都自愿加班,产量也提高到了8000个每天,结果比规定时间还早两天完成了任务。
执行如铁,精益改进提产量
不仅在管理上高效,工作执行上也是丝毫不打折扣,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精益生产知识,积极推进公司提出的各项精益生产改进。制盒组的两条生产线,就是最好的例子。几年前,制盒组引进了两条新的生产线,一条是做酒瓶盒子的,一条是做小卡片的。“生产线的布局都是参照规定标准来的。”涂曲坤说,可她也没想到这两条“标准”的生产线经过改良后发挥出了更大的能量。
通过观察,公司工艺技术部门发现,原有酒瓶盒子的生产线在一些环节上存在效率不高的情况。主要是部分物品摆放位置和操作的位置间隔太远,使得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根据工艺技术部设计的生产方案,在厂长杨文亚的参与指导下,她带领班组成员重新调整流水线布局,并配合分厂车间不断根据班组生产实际优化生产方案,改良过后,酒瓶盒子生产线的产能从原来的4500套每天提高到了6000套每天。盒装小卡片的生产线也有类似的情况,按分厂车间要求,滕红英带领班组对操作位置进行 “调整改造”,形成了从制盒盖、盒底、配卡片、套卡片、热缩、包装一个流程,产量也从原来4万套每月,提升到了6万套每月。
产量的提高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组员们收入的增长,“相比以前,多了五六百元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够多拿八百元呢。”组员郑明敏开心地说。
性格如铁,自学维修和保养
不仅能把手底下的人管得服服帖帖,滕红英还很善于钻研学习,“武装”自己,性格要强的她还逼着自己学了不少“粗活”、“重活”、“累活”,维修机器就是其中一样。
班组里有两台机器,在原先的操作工辞职后,被交到了滕红英手里,操作是不难,可维修保养却让滕红英有些头疼,“修理机器的师傅也不是随叫随到的。”机器几次“罢工”过后,滕红英就决定自己学习机器维修了。
她找来了在四分厂上班,负责机器操作的老公做“外援”。“那几天,她老公每天下班后都会来这里准时‘打卡’,脸上还有些不情愿的表情。”郑明敏笑着说。而有时候在车间没搞懂的原理,回到家后滕红英还会继续围着老公问个不停,“他不给我解释清楚,我就不让他睡觉,”她说,“别人都学得会,我有什么理由学不会?”
凭着这股韧劲,一段时间后滕红英就把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全搞懂了,保养和维修的问题再也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