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断“走出去”的中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逐渐站稳了脚跟。但如影随形的专利战却一直拖延着其拓展市场版图的速度。
据了解,在通信领域,中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出口增长主体,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高端设备制造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一些当地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随之受到挤压。由此,很多以专利为借口、以市场保护为目的的专利战经常见诸报端,多年来,华为、中兴“走出去”的道路并不顺畅。
而这些科技企业“走出去”所面临困境还只是中国企业“出海”状况的一个缩影。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更加复杂的跨国专利大战,中国企业一味被动应诉不仅会使自身处于不利的地位,也会分散企业精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在专利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对企业来说尤为关键。
目前,通过专利预警发现侵权风险,从而规避损失是不少企业主动化解风险的主要做法。所谓专利预警是指通过对专利信息、情报的分析,对专利侵权和专利无效纠纷等专利风险进行警示和主动防范,以更好地确定研发和产业发展方向。在现实中,国际专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化解潜在知识产权风险,同时为企业立项、技术攻关、专利申请等起到高水准的“参谋”作用。
解析: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一个公认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见在应对困难的过程中,预防的功用非同一般。
而在专利战场上,预防的功效同样也不容小觑。“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躲不开知识产权,也离不开知识产权,一些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也开始制定与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指出,“但目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心一般只是在制定知识产权及专利的布局安排及攻防策略上,殊不知,绘制专利地图、研究分析专利预警是事前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重要举措。”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也指出,企业应该有全球视野,在海外扩张时应首先对海外市场的专利争议进行调查,熟悉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分布情况。应对专利混战是一个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韶斌介绍,这些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分析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图,找出存在威胁的专利;关注同行业被诉的新闻,准备应对措施;聘请相应国家的专业律师对具有威胁的专利的有效性和侵权性进行尽职调查,并根据对自己有利的分析结果出具法律意见书,进行非故意侵权保护;采取专利规避设计;利用合同规避侵权风险;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挑战专利的有效性;当然,最有效的长远措施是,建立本企业的有效专利组合,达到对竞争对手的抗衡、制约。
除此之外,陶鑫良还提醒,绘制专利地图,进行专利分析的作用更多的在于引领企业的研发导向和优化企业的专利部署与布局。专利预警举措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专利侵权风险,但很难防止竞争对手之间发起专利诉讼。因此,尽管专利预警很重要,但专利诉讼或者其他风险发生后,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快速反应也同样重要。
信息来源:互联网